植識

植識

看見你內在的光

  • 首頁
  • 主理人介紹
  • 作品集
  • 文章
  • 一對一服務
  • 線上
    • 總覽
    • 線上直播單堂課程|『 山石植語:打造你的內在靜山 』(9月份場次開放報名)
    • 線上資源|『身體放鬆x正面肯定語x色彩能量冥想音檔集』
    • 線上預錄課程|『3個月陪伴你推進人生課程』
    • 線上活動|『留白時刻-讓創作靈感迸發』(不定期舉辦)
    • 線上免費分享會|『 植物 x 療癒 x 靈性 – 3者結合方式探索 』(已結束)
  • 線下
    • 【 直覺創作 x 日式花道概念 x 乾燥永生植物 】創作課程(報名中)
    • 人類圖x乾燥花永生花植物創作課程|透過創作來感受你的本質 (已結束)
    • 從植物開始 -直覺創作工作坊(已結束)
  • 聯繫
  • [電子報20250508] 時間不夠帶來的焦慮

    Photo by Aron Visuals on Unsplash

     

    不知道你會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嗎?

    或是覺得做了好多事,但好像事情的進展又不大?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提供給你一些靈感。

     

    一陣子沒發電子報了,沒發電子報的這段期間,

    植識這個品牌仍繼續進行許多事,

    但速度稍微慢下來,

    因為我想留更多時間給自己思考,

    提煉我真正想做的事,

    並聚焦我的行動。

     

    會這麼做是因為我覺察到自己內心一些想做的事,

    一直被很多表面看似一定要做的事情給延後去做了,

    造成內心有種焦慮感。

     

    當我覺察到這個焦慮後,

    我開始進一步思考要如何解決這樣的焦慮,

    我去深思:

    1)我會想要加長我的工作時間(目前大概每天工作6-8小時)去做我內心想做的事嗎?

    我的答案很確定告訴我:我不想。

    目前這樣的工作時數,也是我從我花店創業初期從早上班到晚上,

    後來有小孩後,意識到這樣陪小孩的時間太少,這樣的創業生活不是我想要的,就下定決心晚上不工作。

    我回想當時也是經歷一段過渡期。

    但那次的經驗也告訴我,只要下定決心,其實就做的到。

    本來晚上處理的工作,都有辦法調整早上去做,或者想辦法減少要處理的事情。

    而從2017年花店創業,2023年再創植識這個品牌,

    同時處理兩個品牌,若要維持同樣的工作時數,勢必我要更精練我想要做的事,

    否則如果樣樣想做,這樣的工作時數可能很難維持,或是事情都做不深。

    而且我更遠的目標是更減少工作時數,工作地點及時間再更彈性,所以加長工作時數絕對不是一個選項。

    我並不是不喜歡我的工作,反而是非常喜愛我的工作,也很感謝我有跟著自己的心,走上這條路。

    但工作與休息的平衡、還有與家人相處的時間,這些都是「現在的我」會一起考慮進入的。

     

    2)若不加長我的工作時間,那我勢必要去思考現階段我在做的事情,有什麼需要調整的?

    我發現我花店2017年創業過往一些例行事情,

    其實可以換別種方式去做,減少所花的時間,例如固定的開課時段,我將開課時段大幅減少;

    或是有些事其實不做也沒關係,例如社群的經營並不用常常發文也沒關係。

    光上面舉出的這兩項變化,就讓我多出許多時間。

    花店的工作調整讓我多出不少時間,植識這邊我也深度去感受內心想做的,再加上理性去思考階段性的目標。

    去年底(2024)植識這邊我錄完了一套關於「潛意識與靈性知識如何運用於生活」的線上課程以及一套「身體x正面肯定語x色彩能量」音檔集,我好像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頭。

    也讓我今年(2025)可以更專注我想專注的事情:

    實驗我新的乾燥花永生植物創作方式(希望每周能產出一個創作),而Podcast持續創作,今年進入新的一季,這季也加入分享創作面的內容。

    而我有意識到這兩件事如果要持續產出,已經會花費不少時間與專注力了。

    而『療癒師』的這個角色,今年我決定先將接個案時間減少,要做出這個決定其實是有點掙扎的,但思考到時間有限,將內心想做的事情做個優先順序排列,我決定「創作」是植識今年的主軸。

    雖然看似療癒師工作好像進展不大,但我發現療癒師工作內容其實可以應用在更廣的層面。

    特別是潛意識和靈性的知識,我在自己創作中及生活中是不斷運用並實踐的,在與他人交流時,也是常常能運用上,例如我花藝教課時,與學生的互動中,學生詢問的問題,也常常能從潛意識與靈性觀點來觀看,有時候覺察到了,其實就能啟動自我療癒了。

     

    上面的分享是我發覺到這個焦慮感所做的改變行動。

    你看起來可能只是幾百字的闡述,但這其實是我花了蠻多時間體會到的,並慢慢做出的行動。

    將這段過程用文字精鍊出來,分享出來,特別是希望分享給常常覺得時間不夠而感覺到焦慮的訂閱者,希望今天的分享能提供給你一些角度的思考。

    ✦✦✦✦✦✦✦✦✦✦

    電子報除了以上這樣的文章分享,信件內也會發佈植識最新消息。想收到最即時的電子報文章、植識的最新消息? 歡迎訂閱電子報,請填寫此連結表單。

     

     

    wpx_

    2025-05-16
    電子報
    改變, 時間, 焦慮
  • 如何看待過去和未來,將影響現在做出的選擇[Podcast S1E6文字檔]

    「我們以為未來是以後的事,但我們其實每天都在心裏創造未來。所以當現在崩壞,我們與這個現在相關的未來也跟著瓦解,而失去未來是一切計畫扭曲的根源。」— 蘿蕊・葛利布《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今天分享這個主題的發想主要是來自這週某天早上突然想翻書架一本書,翻了之後看到裡面的一個章節。這邊先講一下,之前有追蹤直識IG的粉絲私訊詢問我在限動常常發一些節錄書籍的正向文字是從哪裡找的呢?其實這些都是我家的書裡面翻來的,通常是一天的早上,我會感受一下心裏想翻一下書架上的哪本書,就去翻那本書,這麼做常常有一些驚喜,而我就是將當下我翻的書覺得有打動到今天的我的文字片段把他分享到IG限動上,希望也可以帶給追蹤粉絲一些正能量或不同的思維,這一類型的限動也有被我集結成「名人思維」的限動精選,而且我還有幫每則附上我覺得適合的音樂,希望大家看這系列可以打開聲音,相信會更有感覺。

    好,那先來講我這週的主題是看了哪本書啟發的呢?是看了蘿蕊・葛利布《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這本書,作者本身是心理諮商師,而這本書有趣的是記錄了他也去看心理諮商師的過程,主要他是要解決如何渡過與男友分手的議題。那我這週某天早上是翻到了他這本書第一部的第10章節,標題是「未來也是現在」,這章節主要是在敘述作者在跟他的諮商師抱怨她男友的種種,比如抱怨男友曾說「我想娶你,但可以不要附贈孩子」、「我不可能愛不是自己親生的,或是還有寫道作者和男友分手後仍不斷肉搜男友,覺得一定要找到男友和其他女人在一起的證據。在這章有幾段作者的諮商師給作者的建議,我蠻有感覺的,我來唸給大家聽聽:「我這些一再重複的行為,還有我不斷思考、猜測、反芻男友的生活,都在增加我的痛,造成我受苦。所以他想,既然我死抓著受苦的感覺不放,我一定有要從中得到什麼。對我來說,受苦一定有某種目的。」、「雖然我覺得自己是為現在而痛,其實我也為過去和未來而痛。」、「我們對未來的看法也會阻礙改變,威力不下於我們對過去的想法」、「事實上我失去的不只是現在的關係,我還失去了未來的關係。我們以為未來是以後的事,但我們其實每天都在心裏創造未來。所以當現在崩壞,我們與這個現在相關的未來也跟著瓦解,而失去未來是一切計畫扭曲的根源。」

    不知道大家聽了這幾段話有沒有什麼感覺,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瞭不瞭解或感受這幾段話的意思?我覺得我以前看這幾段話可能還沒有很深刻,很快就看過去,現在因為我另外有催眠療癒師的身份,還有人生也經歷蠻多事了,所以對這幾段話非常有感,而且我覺得這幾段話不只是用在解決分手的議題,人生很多事情也可以這樣思考。

    我先分享我人生的一些經驗給大家,前面有段話提到「雖然我覺得自己是為現在而痛,其實我也為過去和未來而痛」,我覺得我前集分享到的我考大學那種挫折的感覺就很適合這樣的解釋,那時候大家都覺得我會考上所謂的名校,我自己也覺得自己會考上,但沒有考上時,我非常的難過,自信心也非常低落,那個難過不只是當下沒考上的那種難過,還有是為以前國高中那麼努力唸書的難過,是對「過去」那個努力的自己難過,對未來的難過呢?是我原本憧憬著考上名校連帶的生活工作樣貌順利,都因為當下沒有考到,而都好像不可能達到了,所以當下的難過還包含了對未來失敗的痛。

    所以說如果我一直陷在這樣的難過,是不是也會一直否定了過去和未來的自己,是不是就停在這裡了呢?

    我再來分享一個經驗。我和我在上催眠師療癒課程的同學會互相練習,很有趣的是,每一次都是要解決不同的議題,但我的潛意識最後都會帶我到回到同一個小時候的場景,這個場景是什麼呢?這個場景是我在唸幼兒園的時候,有次中午吃中餐不知道為什麼,前面打飯桌上留有一碗沒吃完的湯麵,老師看到很生氣大聲問:「是誰放在這,沒有吃完?」而我忘記什麼原因,我和另一個同學被當成最有可能的人,但這個確實不是我留下的,但因為看到老師如此生氣,當老師大聲問我說是不是我留下的,我居然就說「對」,老師就叫我當場把他吃完。其實這件事事隔非常久了,在還沒學催眠進行潛意識療癒時,我不覺得這件事有影響到我,平常也不會特別想到這件事,或是想到這件事也沒有什麼情緒,但沒想到幾次的療癒最後都回到了這個場景,而且隨著一次又一次的進入,情緒的感受越大,我可以感受到小時候的我當下有很多交雜的情緒,特別是有次和我練習的同學請現在的我去抱抱過去那時的我,我真的感受到內心那種很大的委屈感,而藉由回去那個場景,也讓明白了我潛意識什麼時候埋下了「覺得老師都是有威嚴的,對老師的有恐懼感」的想法,也因此讓我在長大的過程,因為這個潛意識想法讓我只要當某某人被稱為老師,我都下意識的會覺得他有威嚴,要與他保持距離。而理解了這個脈絡後,藉由催眠師同學的引導,讓我的潛意識再去理解到老師這麼做的原因,理解到老師也是一般人,老師也會犯錯的這點後,我對過去這個場景的理解就改變了,潛意識裡對過去老師的負面連結就不見了。

    所以當對過去的理解改變後,現在的我某部分的內在就會不一樣了,原本在看某些事情保持的看法就不一樣了,也就產生了不同的選擇。我在做實習個案的時候,也確實覺得很神奇,同一件事情從不同角度來看後,就對個案產生不同的改變,例如從小被爸媽打罵,覺得爸媽不愛他,但請潛意識重新經歷並理解後,發現爸媽一直是愛他的,只是用了這樣的方式,心中的一些負面情緒就會斷開。

    而對未來的看法呢?前幾集我也有從不同角度來討論到行動力這件事,我覺得這集我分享的這本書的這個篇章,套用在行動力這件事我覺得其實都是類似的概念,剛剛前面分享到那位諮商師的建議:「我們對未來的看法也會阻礙改變,威力不下於我們對過去的想法」你現在對未來生活抱持著什麼樣的願景,會影響到你現在去做什麼事。但我想可能有些聽眾會陷在像書中作者分手的那樣難過,因為如果就這樣放下了這次的分手,會覺得我以前想像的未來呢?不見了該怎麼辦呢?

    或者像我考大學時沒有考上名校的預期,會覺得我原本想像的未來不見了,該怎麼辦呢?是不是人生就毀了?但現在我走過了,我現在知道了人生不會因此而毀了。其中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是,永遠要知道自己是有選擇的,以前求學階段太狹隘於人生的道路走向,但人生不是只有一條路,還有很多條路,只是你要挑哪條路走,如果原本想要的這個未來暫時不會實現了,或是也可以說如果現在你走在一條你已經知道的未來,但如果這個未來你不喜歡,是不是可以換條路走,一定還有其他路,是不是這樣現在卡住的你就可以向前一點呢?

    wpx_

    2024-03-04
    潛意識療癒, 生活中觀察潛意識, 與Podcast相關
    催眠, 改變未來, 時間, 潛意識療癒, 療癒過去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繫我 Email: plantsense2023@gmail.com

  • Instagram

IG請搜尋:植識 plantsense

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