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識

植識

看見你內在的光

  • 首頁
  • 主理人介紹
  • 作品集
  • 文章
  • 線上活動/資源/課程
    • 總覽
    • 線上活動|『留白時刻-讓創作靈感迸發』(不定期舉辦)
    • 線上資源|『身體放鬆x正面肯定語x色彩能量冥想音檔集』
    • 線上課程|『3個月陪伴你推進人生課程』
  • 線下課程
    • 人類圖x乾燥花永生花植物創作課程|透過創作來感受你的本質 (報名中)
    • 直覺創作x日式花道x乾燥花永生花創作課程 (2025年下半年開課)
    • 從植物開始 -直覺創作工作坊(已結束)
  • 一對一服務
  • 聯繫
  • [電子報20250508] 時間不夠帶來的焦慮

    Photo by Aron Visuals on Unsplash

    不知道你會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嗎?

    或是覺得做了好多事,但好像事情的進展又不大?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提供給你一些靈感。

    一陣子沒發電子報了,沒發電子報的這段期間,

    植識這個品牌仍繼續進行許多事,

    但速度稍微慢下來,

    因為我想留更多時間給自己思考,

    提煉我真正想做的事,

    並聚焦我的行動。

    會這麼做是因為我覺察到自己內心一些想做的事,

    一直被很多表面看似一定要做的事情給延後去做了,

    造成內心有種焦慮感。

    當我覺察到這個焦慮後,

    我開始進一步思考要如何解決這樣的焦慮,

    我去深思:

    1)我會想要加長我的工作時間(目前大概每天工作6-8小時)去做我內心想做的事嗎?

    我的答案很確定告訴我:我不想。

    目前這樣的工作時數,也是我從我花店創業初期從早上班到晚上,

    後來有小孩後,意識到這樣陪小孩的時間太少,這樣的創業生活不是我想要的,就下定決心晚上不工作。

    我回想當時也是經歷一段過渡期。

    但那次的經驗也告訴我,只要下定決心,其實就做的到。

    本來晚上處理的工作,都有辦法調整早上去做,或者想辦法減少要處理的事情。

    而從2017年花店創業,2023年再創植識這個品牌,

    同時處理兩個品牌,若要維持同樣的工作時數,勢必我要更精練我想要做的事,

    否則如果樣樣想做,這樣的工作時數可能很難維持,或是事情都做不深。

    而且我更遠的目標是更減少工作時數,工作地點及時間再更彈性,所以加長工作時數絕對不是一個選項。

    我並不是不喜歡我的工作,反而是非常喜愛我的工作,也很感謝我有跟著自己的心,走上這條路。

    但工作與休息的平衡、還有與家人相處的時間,這些都是「現在的我」會一起考慮進入的。

    2)若不加長我的工作時間,那我勢必要去思考現階段我在做的事情,有什麼需要調整的?

    我發現我花店2017年創業過往一些例行事情,

    其實可以換別種方式去做,減少所花的時間,例如固定的開課時段,我將開課時段大幅減少;

    或是有些事其實不做也沒關係,例如社群的經營並不用常常發文也沒關係。

    光上面舉出的這兩項變化,就讓我多出許多時間。

    花店的工作調整讓我多出不少時間,植識這邊我也深度去感受內心想做的,再加上理性去思考階段性的目標。

    去年底(2024)植識這邊我錄完了一套關於「潛意識與靈性知識如何運用於生活」的線上課程以及一套「身體x正面肯定語x色彩能量」音檔集,我好像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頭。

    也讓我今年(2025)可以更專注我想專注的事情:

    實驗我新的乾燥花永生植物創作方式(希望每周能產出一個創作),而Podcast持續創作,今年進入新的一季,這季也加入分享創作面的內容。

    而我有意識到這兩件事如果要持續產出,已經會花費不少時間與專注力了。

    而『療癒師』的這個角色,今年我決定先將接個案時間減少,要做出這個決定其實是有點掙扎的,但思考到時間有限,將內心想做的事情做個優先順序排列,我決定「創作」是植識今年的主軸。

    雖然看似療癒師工作好像進展不大,但我發現療癒師工作內容其實可以應用在更廣的層面。

    特別是潛意識和靈性的知識,我在自己創作中及生活中是不斷運用並實踐的,在與他人交流時,也是常常能運用上,例如我花藝教課時,與學生的互動中,學生詢問的問題,也常常能從潛意識與靈性觀點來觀看,有時候覺察到了,其實就能啟動自我療癒了。

    上面的分享是我發覺到這個焦慮感所做的改變行動。

    你看起來可能只是幾百字的闡述,但這其實是我花了蠻多時間體會到的,並慢慢做出的行動。

    將這段過程用文字精鍊出來,分享出來,特別是希望分享給常常覺得時間不夠而感覺到焦慮的訂閱者,希望今天的分享能提供給你一些角度的思考。

    ✦✦✦✦✦✦✦✦✦✦

    電子報除了以上這樣的文章分享,信件內也會發佈植識最新消息。想收到最即時的電子報文章、植識的最新消息? 歡迎訂閱電子報,請填寫此連結表單。

    wpx_

    2025-05-16
    電子報
    改變, 時間, 焦慮
  • 即將實行人生第一次駐村體驗-花蓮小和民宿

    今年3月的時候看到我2023年曾經去過也很喜歡的花蓮民宿 「小和」有徵求藝術家駐村活動。內心一股很想去試試的衝動,與老公、我花店那邊的合夥人、還有幫忙照顧孩子的後援家人討論後,很謝謝他們完全的支持,讓我可以去2個禮拜,我就安心填寫表單報名了。

    過了幾週收到小和的回覆,告知我可以去那,我當下真的超開心的,沒想到可以再次以這樣的連結回去小和走走。

    我駐村的時間是6/14-6/27,我將在那做一些創作並與旅人互動。如果你想讓自己生活喘口氣、停頓一下,歡迎來這。

    《駐村期間探索主題——直覺的共振》

    在小和這個空間,我會發現什麼樣乾枯的植物?空間氛圍能帶來什麼創作靈感?什麼樣的旅人會一起加入的創作?與旅人的對談會激發什麼想法?這些全部只能在小和這個空間發生的,會產生什麼創作結果。

    想與小和旅人一起共創、對話:
    (1)創作的直覺共振:歡迎旅人動手拿起植物創作(我會在旁引導),我會將旅人的創作融入作品中繼續創作。

    (2)創作間靈魂對談(一對一):在沒有壓力的隨興植物創作下,如果你願意,可以分享你的人生故事給我聽,或許在這個短短的交會,能互相啟發,碰撞意想不到的回憶(如果你願意,我們也可以錄起來,或許可以放在Podcast上讓更多人聽到你的故事)。

    #本月Podcast會上架一集分享我想去小和的原因還有在那想做什麼事

    wpx_

    2025-05-06
    植物創作, 駐村
    乾燥花, 植物創作, 花蓮小和
  • [Podcast] S3E2集|布浬法餐廳主廚老闆Brian的第一次插花創作照片及店內菜色照片

    Podcast第三季新增了「插花聊心室」這個系列,在第一集的時候有分享到,這系列除了會分享我的創作,也可能會找其他創作人來聊聊他們的創作歷程。很快的,在這系列第二集就帶來與「廚師」這樣的創作人的訪談。

    我過去的成長背景有接受過聽覺(音樂)、視覺(花藝)、觸覺(花藝及彈琴訓練手的觸覺)的訓練,但對於「味覺」的訓練就比較沒有,所以對一位專業廚師的養成也相當好奇,以及他們如何創作也感到好奇。特別Brian還跨了不同文化背景,並來台開餐廳,味覺的敏感、並不斷的調整,讓我看到他如何堅持他的料理融合的獨特性,但同時又符合台灣市場口味所做的努力。

    也很高興因為錄音這集節目,有機會讓布浬法餐廳主廚老闆Brian來到現場也隨性挑選花材、隨意插花,據主廚說這是他生平第一次插花呢!在這集節目的最後一段,Brian也分享了他對於插花及創作料理感受到的異同之處,從這集主廚的分享中也約略可以感受到為什麼他這盆花會選擇這些顏色。

    主廚Brian錄音當天的即興插花成品照片

    ✦本集節目訪談重點✦

    • 主廚Brian在芝加哥從小的成長背景。
    • 廚師專業的養成歷程(包括分享在巴黎藍帶學院美國芝加哥分校、芝加哥四季飯店、芝加哥朗廷飯店、芝加哥越南餐廳等的學習及工作經驗)。
    • 來到台灣開設餐廳口味的調整。
    • 店裡菜單如何開發 (包括如何融合他過去各種料理風格經驗)。
    • 料理創作方式的分享。

    歡迎收聽本集,Podcast各平台收聽連結:https://feed.firstory.me/rss/user/clp20n6ae00u701ylh01qbf7m

    ✦✦✦✦✦✦✦✦✦✦

    本集主廚分享到的菜色

    芝加哥薄皮披薩
    芝加哥深盤披薩、漢堡
    手工義大麵
    私廚料理

    ✦✦✦✦✦✦✦✦✦✦

    『布浬法餐廳』資訊

    地址:桃園市龜山區復興北路6巷65號1樓

    電話:0928 639 325

    wpx_

    2025-04-19
    與Podcast相關
    創作靈感, 布浬法, 廚師, 插花聊心室, 芝加哥, 花藝創作, 融合
  • [Podcast] S3E1集 |節目中提到的創作匯集

    2025/2/11的創作

    探索自己獨特的部分,

    獨特的部分有可能是能力、特質等,

    每個人一定都有。

    將這些部分整合起來,

    將發現一條只有自己能走的路。

    ✦

    自己成長過程中很多時候比較是去學習將自己落後別人的地方補起來、追趕起來。

    而比較少去看自己很容易上手的能力。

    因為覺得應該要每一樣都表現不錯,

    才有競爭力。

    但隨著成長,自己創業時更是發現,

    那個「獨特性」才更是重要的,

    有時候別人會看見你,

    往往都是那獨特性。

    而這獨特性不僅僅是「技能」方面的,

    個性、與人相處的方式等等都可以是。

    甚至有些你覺得是缺點的部分,

    轉個角度看也會發現其實是特色。

    2025/2/5的創作

    平行時空、多重宇宙,

    甚至好幾世,

    我都與你相遇。

    這是我們靈魂的約定,

    為的是要從不同面向來學習——愛。

    ✦

    過年期間看了一部一直很想看但還沒看的舊片《媽的多重宇宙》。

    看的過程不斷連結到自己現在的生命觀、療癒觀,有許多呼應的想法,覺得很有意思。

    電影最後有一個點很令我喜歡,女主角發現在不同時空版本的自己,雖然有些版本的自己看起來光鮮亮麗,有些版本的自己感覺窮途陌路,但不管哪個版本的自己都會與某人相遇。

    世界那麼大,為什麼我總是願意與你糾纏在一起呢?從中理解到彼此「愛」的關聯。

    wpx_

    2025-03-22
    植物創作, 與Podcast相關
    乾燥花, 日式花道, 永生花, 直覺創作
  • [Podcast]S2E16集|日本五個放鬆行程分享

    S2E16集分享了2024年9月及11月去日本的兩次旅行中的五個放鬆行程,本篇文章則是放上相關照片,讓聽眾們更能感受到我們經歷的氛圍。

    植識Podcast各平台收聽連結

    節目中第一個分享行程|頭部按摩行程《ARIES》

    圖片出自Hot Pepper Beauty
    圖片出自Hot Pepper Beauty

    ✦地點:東京都渋谷区神南1-9-4NCビル4階A 

    ✦Hot Pepper Beauty上的介紹:https://beauty.hotpepper.jp/kr/slnH000583050/

    節目中分享的第二個行程 |聽覺、視覺、味覺的享受 -《Blue Note Place》餐廳

    地點:4 Chome-20-4 Ebisu, Shibuya, Tokyo 150-0013日本

    餐廳官網:https://www.bluenoteplace.jp/

    節目中分享的第三個行程|玻璃雕刻悠閒手作體驗-《小玻璃書博物館》

    地點:東京都墨田區吾妻橋 1-19-8 矢崎大廈 1 樓 130-0001

    [更正]節目中講到這個行程的預約是在KKday,後發現口誤,應是在Klook上預約的。

    Klook上介紹請點此

    節目中分享的第四個行程|自然景觀視覺享受 – 《阿蘇》

    遼闊的自然景色

    節目中分享的第五個行程|虛擬實境玩樂體驗 – 《福岡TeamLab Forest》

    地點:日本 Fukuoka, Chuo Ward, Jigyohama, 2 Chome−2−6 BOSS E・ZO FUKUOKA 5F

    官網:https://www.teamlab.art/zh-hant/e/forest/

    ✦✦

    以上五個放鬆行程分享給大家!

    wpx_

    2025-02-23
    旅行中的放鬆, 與Podcast相關
    JazzBar, 東京, 潛意識, 療癒師, 療癒行程, 花藝師
  • [Podcast] S2E5集|日本東京2天1夜快閃景點

    在Podcast S2E5集分享了去日本東京2天1夜快閃的行程,這篇文章將節目中分享的行程照片放上,讓大家更有感覺!

    植識Podcast各平台收聽連結

    節目中分享第一次去的Jazz Bar-Blue Note

    ✦ Blue Note官網:https://www.bluenote.co.jp/jp/

    ✦欣賞的表演者 Mike Stern & Jeff Lorber 專輯連結:https://open.spotify.com/embed/album/36d8L5jU3W6tbkCh59eS82?utm_source=generator

    節目中分享第一次去的Jazz Bar-Cotton Club

    ✦ Cotton Club官網:https://www.cottonclubjapan.co.jp/jp/

    ✦欣賞的表演者 Veronica Swift 專輯連結:https://open.spotify.com/artist/0YyqJ4bcQqxXdsdpgQPwtl?si=Q9psdt-HRxu8Y8S6BAq6CA

    節目中分享我和老公在東京路上滑行的電動滑板車 LUUP

    ✦ 租借前需先下載App「LUUP」

    兩天一夜快閃行程住的飯店「東急澀谷卓越飯店」

    一樓大廳
    房間看出去的窗外景色

    ✦ 飯店官網:https://www.tokyuhotels.co.jp/zh-CHT/shibuya-e/index.html

    Podcast各平台收聽連結: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p20n6ae00u701ylh01qbf7m/platforms

    wpx_

    2025-02-07
    旅行中的放鬆, 與Podcast相關
    JazzBar, Podcast, 快閃, 旅行中的放鬆, 東京, 潛意識
  • 你正面對的人生二元性功課是什麼?

    在靈性世界的運作上,每個人都在經歷一個二元性的課題,

    例如,

    抓著不放VS放下

    太過理性VS太過浪漫

    付出VS被愛

    依賴VS獨立

    還可以舉出很多,我們可能現在都在其中的一邊,

    偏於哪邊都是屬於失衡的狀態。

    在靈性的觀點上,

    要穿越這個議題,

    就是要找到平衡的方法,

    也就是找到兩全其美的方式。

    像我自己創業花店,

    在靈性上的一個課題就是如何平衡理性與浪漫。

    過於浪漫不去計算成本、隨心情經營,可能很難賺錢。

    過於理性又會失去了初衷,那種因花而感動,想傳遞美的理想。

    這個兩全其美的方式每個人面對同一個議題的解法都不一樣,

    也有可能兩個人的解法是完全相反的。

    所以當有人要給你建議時,知道這層靈性知識後,

    就可以學會分辨哪些建議是可能只適用在他個人身上,

    哪些建議可能比較是普遍性的真理。

    –

    在潛意識療癒中,療癒師必須具有這樣的靈性觀點,

    也因此在一場療癒中,有可能要去協助個案去找到他想穿越的議題的平衡的方法。

    這個平衡的方法並 不是❌ 由療癒師給予的,

    而是個案經由療癒師的引導,

    自己去找到答案的,

    要相信每個人與身俱來就具有這樣的內在智慧。

    wpx_

    2024-10-02
    潛意識療癒, 生活中觀察潛意識
    二元功課, 催眠, 內在智慧, 潛意識, 靈性法則
  • 生活是一個個選擇累積成的樣貌

    你是「無意識」的做選擇?還是「有意識」的做選擇呢?

    Photo by Jon Tyson on Unsplash

    在我大學畢業時,同屆有好多人準備著考公職,

    希望過著穩定有保障的生活。

    我大學經常拿書卷獎,畢業時也是應屆第一名畢業,

    老師們、同學們也會問說要不要去考公職。

    但最後我「選擇」沒去做這件事,

    雖然周遭很多聲音說:「好浪費你的成績」、「為什麼不去考?」,但那時我的內心卻很知道「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這邊沒有指哪個選擇比較好,而是指哪個選擇是我想過的生活。

    —

    現在回想,我其實常在人生大家覺得「關鍵」的時刻做一些出乎人意料的「選擇」:

    👉大學畢業沒考公職,也沒去進一步唸跟大學系所相關的科系研究所。完全轉領域去考了並唸了「音樂學研究所」。

    👉研究所畢業找工作時,其實我可以去找我大學唸的偏商領域的工作(普遍那時大家覺得這領域的薪水比較高),但我決定還是要找音樂相關行業。

    👉音樂類型的工作,可以馬上去做的是樂器家教類或音樂教育機構。但我內心有個聲音跟我說,這好像不是我想要的,我還想看看還有怎麼樣的音樂工作?最後真的讓我進到一間承接音樂類型標案的小公司。

    中間怎麼輾轉走到現在花藝創業這條路,甚至到現在在跨身心靈領域,其實都是一個「選擇」過程。

    —

    現在回想,我在做這些看起來別人覺得奇怪的選擇,

    其實我內心有個選擇的過程是:

    「如果選擇A,已經可以想像到是什麼樣的生活,這樣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而選擇B,因為沒經歷過,而且想像一下好像蠻有趣,那就選擇B試試吧!」

    以前的我可能 無意識 的在內心走這個選擇的過程。

    但現在我更能覺察到,並且是變成更主動的去選擇,

    因為現在的我更明確未來生活的樣貌,

    生活一切的選擇都是要扣緊這個方向來做選擇。

    wpx_

    2024-09-13
    生活中觀察潛意識
    人生方向, 催眠, 潛意識, 選擇
  • 你有留意自己下意識講出的話嗎?

    Photo by Levi Guzman on Unsplash

    你有留意自己下意識講出的話嗎?

    有時候裡面其實潛藏了潛意識內真正的想法。

    在花藝教學時,學生有時候會不自覺脫口而出反應,其實可以稍微知道學生對自我的認知、自我覺察的狀況是怎麼樣。

    ・

    像有遇過學生,當我告訴他某個花材怎麼展現會更好,學生不自主會講出:「啊,我怎麼這麼笨!」,上課中學生會不斷出現這句話很多次。

    也有學生在搭配顏色或花材時,不自覺會說出:「我不知道我喜歡什麼耶,我沒有感覺。」

    或是也有學生分享說:「我不能閒下來耶,我閒下來我會感覺到罪惡。」

    ・

    從上面的例子,大家應該或多或少可以感受到這些學生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是怎麼樣。

    旁觀者清,但 回到自己身上來時,你能覺察到自己的狀況嗎?

    ・

    學生來學花藝,心態上是以學習技巧為主,所以從「術」來解決上述的問題也是可行的。

    但因為花藝教學這幾年看到這樣的狀況,覺得如果學生如果可以從更覺察自己、了解自己等,從這邊著手改變上面問題的力道又更不一樣。

    也因此有了創立植識的想法,以療癒為主題,花藝為輔的另一個方向。

    wpx_

    2024-08-19
    生活中觀察潛意識
    潛意識, 覺察
  • 你準備好翻開進入下一頁了嗎?

    進入個案潛意識做療癒是很迷人的一個工作,這大概跟我2017年開始接觸到花藝那種迷上的感覺一樣。

    看著個案的潛意識在搭建什麼樣的劇本,表面的情緒原來一層一層的撥開,底層暗藏著這樣的情緒。

    在靈性的觀點,每個人在人生每個階段,必定正在經歷某一個課題(即使某個人表面上看起來一帆風順,也必然是在某個課題中)。

    但這個課題是一個剛興起的課題,還是是一個已經盤根錯節的課題呢?

    如果是後者,通常是這個課題剛興起的時候,沒有去看到它、面對它、處理它等等,讓這個課題越來越複雜。

    進入潛意識找到最底層的課題並去破解它,隨之上方的課題也跟著瓦解,這也是在潛意識工作中我希望帶個案去找到的,也是很吸引我的地方,很像走迷宮一樣。

    最終找到那個轉變的關鍵,讓個案轉換視角看事情,恍然大悟的感覺!

    就像是一本書終於看懂了某頁,可以翻到下一篇章去了的感覺。

    wpx_

    2024-08-01
    潛意識療癒
    潛意識療癒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繫我 Email: plantsense2023@gmail.com

  • Instagram

IG請搜尋:植識 plantsense